聚民强产查甜心寶貝包養網业 富民谋振兴——海南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见闻_中国网

今年春节黄金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的民宿一房难求。虽然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但村党总支书记苏少洪仍盘算着如何抓住海量游客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紧锣密鼓地加快推动民宿管理系统和平价海鲜市场建设,希望为游客做好全方位配套服务的同时,也让村里的乡村游产业走得更稳更久。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包養網迫切需要。近年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了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十八条措施,组织开展了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两年行动,启动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基培优行动。通过加快整合乡村各类资源要素,涌现出一批经济强村,催生了一批富民产业,形成了一批发展模式。

2023年,海南全省256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33亿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606个,占比62.69%,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116个。

组织引领明方向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首先要摸清村集体家底,再科学研判谋产业。明确定位和方向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就需要组织引领、能人带动,只有这样,产业发展才能起好头。

文昌鸡是文昌市的地方特色农业品牌。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急需寻找到更加经济环保高效的养殖模式。

文昌市抱罗镇党委书记谢盛锐认为,要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契机,推动文昌鸡产业转型升级。走进抱罗镇的新型文昌鸡养殖示范基地,12栋全封闭养殖棚整齐排列,改变了原有林地坡地养殖棚四面透风的模式,建设用地只有原先的2/3,养殖规模却提升了2倍,养殖效益提升了近3倍,单个棚一年养殖效益能达到30万元。同时,生态环保方面也得到很大提升,绿色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粪便更利于集中处理。

谢盛锐介绍,新模式一棚一批养6000多只文昌鸡,养殖周期90天,一年可以养3-4批。目前,抱罗镇全镇10个村有7个采用新模式,养殖设施由镇政府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全部投入,包養固定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出种苗、提供技术、负责销售,农户参与养殖。

以一个棚一年30万元收益为例,具体分红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拿14万元,农户拿10万元,剩下的6万元归公司。谢盛锐认为,龙头企业带动非常关键,单个村集体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对接能力都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平稳发展,技术和销路这两块最难的由公司保障。

在谢盛锐看来,集体经济就是为地方产业发展探路新模式,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村集体经济的示范带动,目前,抱罗镇文昌鸡存栏量650万只,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拳头产业,全镇所有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50万元以上有4个,100万元以上有1个。

在海南,由乡镇党委牵头,从全镇角度谋划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澄迈县仁兴镇森林覆盖率88%,同时还有天然橡胶核心保护区21万亩,不能更换树种,如何发展好产业,林下经济是破题的关键,经多方考察选择了林下种食用菌。

“用地手续由镇政府和村集体负责,根据人口分布来选择基地。”仁兴镇党委书记王洪直言,村集体经济最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最后没能形成合力壮大产业,一个村里的资源和人才不足以支撑一个产业,这就需要乡镇党委、政府来统筹谋划,明确产业方向。

王洪告诉记者,仁兴镇计划发展5000亩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目前已完成1000多亩,种了120万个菌包。种植和采收的人工费一个菌包1元,这120万元务工收入已经实实在在落到了农民口袋,下一步村民技术熟练后再发动村民自己种。

资源整合谋发展

地处海南中部山区腹地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包養網排名县红毛镇什寒村,是海南最早通过市场化手段探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村庄之一。该村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人才,积极推动什寒村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成立了全部村民持股的天上什寒农旅发展有限公司。

来自河南的创业青年钟治军,作为公司负责人带领专业运营团队与什寒村522名村民抱团发展,引导村民大力种植蓝莓、益智、铁皮石斛、高山云雾茶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什寒山珍”系列旅游农特产品,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79万元。

“什寒村的成功在于整合一切能够整合的资源,尤其是提高本地村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钟治军说,目前公司25名工作人员,95%都是本村人,家家户户做与旅游相关的产业。

红毛镇党委书记赵建光告诉记者,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全局资源,该镇围绕打造红色农旅小镇的战略定位,充分挖掘各村庄的优势资源,加大包養網價格镇域统筹,形成互补效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补齐资金短板,盘活土地资源,强化联农带农,实现村集体与社会资本良性互动发展。

琼中县和平镇堑对村作为水库移民村,土地资源严重匮乏,发展产业受限。“不能因为没地没资源,就不发展产业,要跳出村子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劳民直言,村里没有资源可整合,那就整合外部市场端的需求资源,无中生有,发展飞地经济。于是,堑对村发挥当地村民有盖房手艺的技能优势,积极引导成立建筑公司,外出承揽业务。

尝到甜头后,堑对村又成立了蔬菜配送中心,开拓全县的学校和机关食堂原材料供应业务。为保证水果供应,甚至在四川包了200亩果园种橙子,还在海南其他市县投建了一个蛋鸡养殖场。2023年,堑对村单生鲜配送中心就实现集体经济盈利130万元。

在白沙县打安镇打安村,村民同样利用会盖房的手艺发展村集体经济,盖房子、修路、装修、搭棚,只要是当地的建设项目,他们都积极参与。同时还组织大家外出务工,让村民的凝聚力更强了,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35万元。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要关注产业,还要关注分配。”海南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魏锦贤认为,乡村产业发展要处理好村集体、企业和村民多方的利益,不断完善“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民眼下和中长远的利益分配,只有让农民从乡村产业发包養展中受益,才能真正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接二连三延产业

海南农业虽然特色明显,但小、散、弱,产业链不完善的短板也同样明显,如何让海南农业更具韧性,加大三产融合,做到延链稳链强链至关重要。

地瓜作为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村民的致富产业,品牌优势明显,但随着其他产区地瓜品牌的崛起,出现了发展乏力问题。为了让这一品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沙土村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来形成合力,推动产业接二连三。

桥头地瓜产业带头人、桥头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文克介绍,地瓜在沙土村落地有十几年了,近两年,通过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整个地瓜产业转型升级,延链稳链。一产方面,成立地瓜种苗联盟,村集体牵头,村集体经济占50%,规模化育苗。二产方面,村集体协调出土地,进一步梳理推进地瓜产业园建设,加工地瓜丁和地瓜泥。三产方面,随着旅游公路从沙土村穿过,人流日渐增大,村集体经济牵头建了桥沙驿站,带动地瓜美食、咖啡等三产兴起,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16万元。

在王文克看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载体是资源,村里的最大资源就是土地,必须把土地整合利用起来,有节奏、有规划、有培育的发展产业。“一产要稳,后续逐步培育壮大二三产,最初是种苗供应,种植规模上来了再考虑加工,游客来的多了再上餐饮住宿配套也不迟。”王文克说。

陵水县提蒙乡远景村这两年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购置农机和加工设备,成立农业生产服务队,由村集体公司统一运营,在当地和周边市县开展水稻育种、犁田、插秧、收割、稻谷加工等“一条龙”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服务面积超1万亩。走出了一条以水稻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统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7万元,2023年达到209万元。

远景村党支部书记王连武认为,水稻托管不仅稳住了粮食生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尝到田头的远景村村民,这两年纷纷选择土地托管。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海南将加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全面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持续提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Tags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